档案馆2019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是学校档案工作继备战创建省特级之后再鼓干劲、深挖潜力、厚植底蕴、对接前沿、进一步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档案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积极作为,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档案工作服从大局服务中心的认识有新提高。始终坚持“档案姓党”,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校网站、档案馆网页、市档案信息网和省高校档案工作简报等加强宣传交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适时调整支部班子,切实加强支部建设,积极投身“双创”,为档案工作凝心聚力,广接地气,树立窗口形象,努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软实力支撑。
二、对照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年度目标责任和任期工作规划目标,对标同类高校,加强档案馆和校史馆建设,破解难题有新招数。一是在去年开展AAA复查整改转评创建省特级工作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对照专家反馈意见,切实整改,顺利通过湖北省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评审验收。按属地管理原则,同批文榜上有名的省特级单位襄阳仅有五家,在全省高校也当属前列。二是克服资金困难,因陋就简,积极寻求校内相关单位支持,为日渐老化随时面临瘫痪的档案管理系统服务器找到可供匹配的增容设备,从而确保了全年新增档案数字化加工数据及时上传,维护了系统储存和查询正常运行;三是针对人事改革和新老交替,加强对新上岗的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全校年度归档、数字加工和年鉴编纂工作顺利交接,应归则归;四是校史馆工作围绕学校发展大局,主动服务教学科研一线,及时收集学校新发生的重大活动和重要荣誉进馆并更新布展,如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奖和硕点授权文件、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奖车库模型、杰出校友孙玉晴接受央视主持人董卿专访视频,以及省市领导来校调研指导工作图片等等,较好地丰富了展陈内容,保持校史馆布展与时俱进,常展常新。
三、对接地方,增进交流互鉴,服务经济社会和校友民生有新举措。一是主动对接襄阳市档案局(馆)体制改革后属地管理新机制,工作上积极保持与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主动选派本馆高职称骨干进入本市档案评审专家库,参与市档案局组织的对年内申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的全市(含各县市区)单位评审和验收,较好地发挥了我校作为省特级达标单位对地方档案达标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了学校影响,同时又把外单位一些好的经验带回到校内;二是组织本馆人员前往在建中的市档案馆东津新馆考察,学习借鉴其遵循国标、完善设施、科学布局的现代化新馆建设经验,从中得到很多对学校规划新校区档案馆和校史馆建设的有益启示;三是指导帮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其他高校档案达标升级,与江山重工等企业就档案数字化和校企史馆建设达成相互交流合作意向;四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主动发现和检视问题,积极为合并前往届校友追寻馆藏缺失的学历档案材料。五是本年度共接待综合文书档案查询1200余人次,接待声像档案查询利用图片近千张。接待在校生和毕业生档案查询利用1000余人次,接待干部人事查询借阅951人次(不含教职工社保信息核准查档),整理转寄干部人事调动档案30余卷。校史馆全年接待各类参观近万人次。
四、坚持不懈抓好常规建设,各类馆藏又有新增量。一是年度立卷归档工作新增文书档案1273卷,2687件,数字化扫描档案7351幅,143G,已完成数字化扫描工作90% ;收集照片22293张,整理归档358张(10卷),刻录光盘档案4盘,实物档案4件。二是毕业生档案工作收集整理2019级本科新生高中档案4662份,研究生档案49份;收集整理并投递2019届毕业生档案3898份。三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新增进馆档案49卷盒,馆藏合计2466卷盒,全年补充归档材料2459份。编纂出版湖北文理学院年鉴(2016-2018合卷),全书合计31万余字。
回顾总结2019年工作,档案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如档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不够,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升;档案工作与学校其他方面工作协调推进、对接前沿发展不够;对档案领域之外的政策法规学习了解不够,如涉及本领域项目实施的招标、审计和会计法规等,在来年和以后的工作中这些必须引起重视,着力加强和改进,确保各项工作善作善成。
档案馆
2019年12月20日